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

2011-01-25北京自由行第二天


北京是個大城市,自然會有許多外地人到這兒來討生活,因此產生了一個現象:你不知道路,出租車司機也不見得知道。第一天晚上我們要到什剎海時就是這樣,出租車司機壓根兒不知道什剎海在哪,還得老爺給他指路。所以建議大家打車時先別急著上車,先問問司機知不知道路,免得司機帶著你亂繞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近春節,北京的出租車生意好得不得了,尤其是晚上,我和老爺經常站在路旁好久還攔不到一台車,而且每台車的錶也不太一樣,往往去回同一條路,卻出現兩種不同的收費,有時可以差好幾塊。因此還是建議大家搭地鐵和公交車,既便宜又有暖氣,還不用塞車。

到北京的第二天,受到老爺的老師熱情招待,開車帶我們都吃烤鴨,據說觀光客都吃全聚德,而老北京則會到較為地道的餐廳去。所以我們去的是全聚德的老師傅出來開的餐廳,保留了老北京的風味。因為跟老師聊得太開心,吃吃喝喝就忘了照相,不過為了平衡烤鴨的燥熱,北京人會在吃烤鴨時加上黃瓜,喝加糖的菊花茶,也算是一種養生的方式。

下午,我們去逛天壇。
天壇地圖人民幣10元

天壇是皇帝祭天的場所,因為年近春節,沿路掛上了紅燈籠,非常漂亮。我們是由西邊的正門走進去,所以會先經過齋宮,這是皇帝祭天前沐浴齋戒的地方。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,天壇建築群偏東,使人們由西部正門進入後有開闊的視野,從而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。所以我們走了很久才走到祈年殿,一般的觀光團多半會由南門進入,直接從圜丘到祈年殿是比較短的路線。不過既然都來到天壇了,如果體力許可,還是建議體驗一下以前皇帝和百官所走的路線。
由西正門進入的步道

齋宮

祈年殿,皇帝祭天的地方。裡面有「皇天上帝」的牌位。






四根金色龍柱象徵四季,十二根紅柱象徵十二個月。
祈年殿內部

祈年殿後方的皇乾殿,是奉祀皇帝歷代祖先之處。

中間的部分,是皇帝才能走的路。
 

皇穹宇,存放祭祀用神牌的地方,旁邊環繞的圓形圍牆,稱為「回音壁」。
 

圜丘壇,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,共有三層,最上層中心有塊圓形石版稱為「天心石」,皇帝站在這石上說話聲波能被放大,讓百官聽得清楚。

離開天壇以後,我們要到前門的「大柵欄」(當地人讀作大十辣兒)去,因為等不到公交車,前門又有交通管制,所以只能打車到老劇裝場附近,然後徒步進去。進了前門大街,發現正為春節在裝修,到處都是紅燈籠,還意外地看到台灣的電音三太子,紅布條上寫著過個台灣春節,似乎是特地在這兒開了一條台灣街,可能因為正在裝修的關係,人潮不多。

因為走了一下午,所以經過有名的餛飩候時,決定上樓休息一下,順便嚐鮮,不過味道令人失望。
店家在二樓

餛飩湯人民幣9
回酒店時逛了一下梅蘭芳大劇院的大廰,因為表演已經開始,所以沒有進去,門口有黃牛一直糾纏,希望我們買票,也算是當地特色吧!
梅蘭芳銅像

  本日花費:
  天壇門票加地圖$70、地鐵$4、餐飲$120、打車$20、按摩$13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